三国:我不是刘封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上阵父子兵,打的就是精锐(加更)(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忠又不是虞翻这样对事不对人见谁都喷的。



沉吟片刻。



黄忠同意了刘封的决定:“燕王殿下之命,老夫自当遵从。既如此,老夫就委屈委屈,隐于寇将军后方。只是寇将军跟岳将军不和,恐生事端,不如”



话音未落。



寇安国和岳举皆是脸色一变。



“老将军说笑了,我与岳将军只是争功,对事不对人,没有不和。”寇安国打着哈哈。



几乎同一时间。



岳举也打着哈哈:“老将军误会了,方才我在跟寇将军戏言呢。”



一时之间。



两个方才还在争执的骁将,此刻竟然有了一致的观点。



只是话音刚落,两人又感觉不对,互相冲眼冷哼,傲然偏头。



见黄忠轻描淡写的就化开了寇安国和岳举那说翻就翻的“矛盾小船”,刘封肃起了面容,凝声下达了军令。



让寇安国引黄忠及众将前往宛城后方立寨迎击曹仁,又道:“军中机密,不可轻泄,若有违令,法不容情,还望诸位谨记。”



随后。



刘封又叮嘱众将小心戒备,一应军令也逐条下达。



待众将离开,虞翻却是单独留了下来。



“燕王殿下,你今日调度,易失人心。”虞翻直言而道。



见虞翻目光如炬,刘封放弃了寻借口掩饰:“寇安国毕竟是孤在寇氏的亲族,孤也只是想让安国能多历练,今后能够独当一面。孤也知今日调度,对其余诸将不甚公平,下不为例。”



是人就有私心。



刘封亦不例外。



掌权的时间越久,刘封就越能理解诸葛亮想给马谡作弊刷军功的用意。



马谡虽然菜,但却是绝对不会背叛诸葛亮的人。



寇安国同样如此,是绝对不会背叛刘封的人。



掌握权力的未必就得是最有能力的,一定得是最有忠诚的。



而以寇安国自身的能力,想实打实的立功升迁,这辈子估计也就一个杂号将军。



只让寇安国当一个杂号将军,是不符合刘封的利益诉求的。



故而。



刘封今日才会以寇安国为名义上的主将,暗令黄忠为实际上的主将,借黄忠之力来扶持寇安国。



为了避免寇安国变成另一个马谡,刘封也不敢作弊太狠,而是在众将校面前明确了寇安国只是名义上主将,实际上得听黄忠的。



虽然给寇安国刷的军功会变少,但胜在稳妥。



黄忠看出来了,所以黄忠没再争执。



虞翻看出来了,所以虞翻才留在最后。



而大帐中的将校,必然也还有其他人也看出来了,只不过没人点破刘封的用意。



看破不说破。



说破了以后就不好相处了。



见刘封坦然的承认了错误,虞翻也不再深究。



对虞翻而言,刘封是否给寇安国作弊刷军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封能否认识到错误且愿意改正。



刘封起身来到地图前,目光落在武关上。



“太子和丞相虽然在陇右取得了先机,但曹丕在关中的良将强兵也不少,若孤不能走武关突入关中地界,太子和丞相也难以在陇右立足。



然而武关的守将张郃,机巧善谋,去岁还斩了孤派去收买武关守将的细作,更是将其首级悬挂于关门之上,以儆效尤。



若张郃一直待在武关,即便有父皇亲率诸将佯攻宛城,孤也寸步难进。”



就如同昔日渗透南乡士族豪强一样,刘封自取得南乡后也一直在试图收买武关守将。



似武关这样的险关,想要强攻几乎是不可能的。



险关之所以被称为险关,便是因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城池好歹还能围城断掉城中的物资,险关你就只能面对一个方向。



昔日霍峻数百人守葭萌关,刘璋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攻打葭萌关,硬是让霍峻守了一年还反破了刘璋军,斩了向存。



这便是关卡的优势。



兵多又如何?



你施展不开也是白搭。



想破关,就只能用诈。



而用诈能否夺关,取决于守关武将的智力。



同样是霍峻守葭萌关,张鲁派杨帛引诱霍峻一同防守,但被霍峻识破,最终杨帛只能无奈退去。



倘若武关的是个别的武将,刘封或许都成功的诈取武关了。



然而武关的守将是张郃!



本就机巧善谋的张郃,自然是不惧诈术的。



再加上张郃如今又是位高权重的左将军,受封鄚县侯,也不是刘封能收买的。



只要张郃在武关一天,刘封就拿武关没辙!



别说刘封了,换韩信来也同样得望而却步。



刘封想取武关,就只能让张郃离开武关,方有可趁之机。



片刻后,虞翻提议:“不如释放流言,令关中诸将自疑。”



刘封回头:“以张郃如今的地位,若只是流言,恐怕难以将其调离。”



虞翻补充道:“流言只是引子,是为了在人心中割开一道裂缝。一旦有其余的巧合促成,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可奏请陛下,以共击曹仁为由,将张司隶调离南乡。”



刘封沉思道:“仲翔公的意思,要让关中诸将以为张郃暗投了父皇,故而父皇才会将张司隶调离?”



虞翻点头:“先在南乡释放流言,再调离张司隶,南乡那群豪强必会贪利而运蜀锦等物资去武关贩卖,借豪强之口来传流言,可比细作前往更容易让人信服。



因为不是细作,张郃也不敢真的将南乡的豪强都杀了,他也需要收买南乡的人心,以求今后能有机会夺回南乡。



即便流言不能影响到曹真对张郃的信任,也有机会让曹真将张郃悄悄调离武关。



成与不成,唯看天命。”



刘封了然。



虞翻的计策,也并非是绝对能成功的计策,而是在赌“天命”。



天命虚无缥缈,不受人的意志而转移。



赌赢了,就是奇功。



就如关羽水淹七军,不是于禁不懂安营,实在是天命太眷顾关羽了,借天命而淹之,奇功就到手了。



又如邓艾偷渡阴平,换个人早摔死了。



虞翻精通《易经》,对天命之说也颇有研究,虽然称不上料事如神,但也能从中发现部分规律。



虽说赌“天命”决定不了成败,但刘封并不介意一试。



天命抛开玄幻色彩,其实也是一种自然运行的规律。



既是天时的规律,又是地理的规律,也是人的规律。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张郃离开了武关而刘封又未有准备,那就白瞎了天赐的良机了。



想到这里。



刘封遂提笔写信,将最新的情报文书和应对方案撰写成文,派信使快马加鞭的送往襄阳城。



打仗就是一个不断的寻找战机的过程。



毕竟刘封也不是暴兵流玩家,没办法一力降十会的暴兵强推。



在没有寻到战机之前,哪怕刘封给刘备准备了首选方案和备选方案,也得一步步的寻机而定。



这也是为何。



史载诸葛亮姜维屡屡北伐失败,东晋十六次北伐也失败,曹丕三征孙权也失败。



到了国与国相争的时候,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胜利是极难的。



刘封也不认为,有了一个可行的北伐方案,就一定能北伐成功。



不外乎,去争一争,去试一试。



争过了,试过了,才知道能不能成。



宛城到襄阳二百余里。



为了方便传讯,刘备在襄阳和宛城间部署了驿站用于换马。



兼之道路平坦,自宛城到襄阳,文书一日就能抵达。



故而在第二日。



刘封的文书就已经送到了刘备的手中。



琢磨了刘封文书的军情和应对方案,刘备又将文书交给关羽。



由于诸葛亮去了陇右,法正这个尚书令也就抽不开身了,故而刘备来襄阳并未带上法正,而是带上了关羽商议军务。



虽说关羽不似法正一般读书多,但关羽这个大将军也不是仅仅靠跟刘备关系密切才当上的,而是用实打实的战绩得来的。



单论打仗,关羽并不比法正差。



仔细琢磨了文书中的内容,关羽对刘封的提议表示认可:“益德有威名,素为张郃所忌惮,若益德不离开南乡,张郃也定不会离开武关。



流言未必能让曹真猜疑张郃,调走益德也未必就会让张郃离开。



可若太子在陇右战事顺利,且能击败曹真增援陇右的第一波大军,曹真即便心忧武关也必会暗中将张郃调离。



燕王能否有机会走武关突入关中,就看太子在陇右,能不能击败没有张郃的关中魏军了!”



刘备也认同关羽的分析,道:“听闻丞相在天水收了个门生,在当地颇有名望,又有孟起等人相助,击败没有张郃的关中魏军,应不是难事。



嗯.



就依此计,先将益德调往宛城助阵,共击曹仁。



也好让曹丕知道,朕,可是真的想夺取宛城啊!”



刘备的嘴角泛起笑意。



相较于汉中之战,这次北伐刘备的进攻欲望更加的强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