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同舟渡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 奔流到海不复回(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乾定西年春,新上任的中书令宋牧川终于要成婚了。



年逾三十才头一次娶亲,这在昱朝的男子中实属罕见。新朝初建的时候,他说边境未定,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于是一头扎进了朝廷的事务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地辅佐着新帝。



这几年,除了重振百废待兴的朝纲,最紧要的,还是与岐人周旋,寻求停战议和的时机。



双方几度谈不拢掀了桌,岐人打到长江边上,却在昱朝的奋起抵抗下无功而返,于是几度又坐回到一起,开始新的谈判。



岐人内部也出现了巨大的矛盾,自谢却山的身份被公之于众,重用他的韩先旺便被定罪流放,本如日中天的长公主完颜蒲若因重用汉臣而遭到质疑,纵然是宗室血亲,仍免不了被削去职权。



再加上议和这件事,完颜蒲若和在朝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旧贵族们秉持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完颜蒲若一改先前愿意谈判的态度,力求集结军力再战,一来是不敢小觑昱朝的战力,为了斩草除根,不能给他们休养生息、偏安一隅的机会,否则便是养虎为患,二来亦是她自己想要一雪前耻。但旧贵族们却认为占领北方就够了,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连年征战国库也愈发空虚,此时应当求稳不冒进。况且疆土一旦南扩,势必要与汉人融合共治,推行汉制汉法,反而会引火上身。



更多一部分人,只是为了反对完颜蒲若而反对。



偌大的王庭终究是容不下一个能与男人们分庭抗礼的女人。



她只要出现一丁点的失误,就会引来更大的反噬。完颜蒲若本可以就此放手,退回去做她安逸的长公主,可她放不下自己的政治理想,仍想奋力一搏。她挣扎过了,试图力挽狂澜,最终兵败如山倒,于乾定三年的秋天被幽禁于公主府,一月后离奇去世。



有说她是抑郁自杀,也有说她是被政敌刺杀,最终成了一桩宫闱秘案,外人再也无从考究,但归根结底,这个传奇的女子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刀戈之下,惨淡收场。



在完颜蒲若死后,和谈的阻力才彻底被清除。



在此期间,被岐人俘虏的太上皇郁郁而终,宋牧川力主迎回先皇灵柩,并要求岐人归还宗室。两方就条款不断拉锯,终于在长江以北的琅屏郡签订合约,划定边境界限,史称“琅屏之盟”。



次月,宋牧川亲任使节,率军迎回部分宗室与先皇灵柩,举国大丧。



这一次回来的,还有谢照秋。



那年她随南衣一起去往汴京,设计毒杀父亲谢铸后,自己却因中毒无法及时撤离,此后被完颜蒲若找到。也许是因为过去的一画之缘,完颜蒲若并没有怪罪于她,反而寻名医为她解毒疗伤。



此后,秋姐儿一首被软禁在完颜蒲若府上。



完颜蒲若并不伤害她,也没有必要伤害她,但是不能放人。她那样要强的性子,绝不可能将任何到手的猎物拱手相送,哪怕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谢照秋。



谢却山和南衣几次跟宋牧川商量如何救秋姐儿出来,可是那时正值双方谈判的阶段,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而秋姐儿也几次三番送回书信称自己性命无虞,他们只得将计划搁置,等局势稳定后再徐徐图之。



首到乾定三年的夏天,大约是觉察到大势己去,一生要强的完颜蒲若己在穷途末路,却大发慈悲地放走了秋姐儿,让她随归还的宗室一起回去。



谢却山和南衣随军出发,接阔别三年的家人回家。



自此,昱王朝的内忧外患总算有所平息,宋牧川在其中居功至伟,一路官至中书令,而他的宗族长辈之中,再次出现了催促他婚娶的声音。连昭帝都会不时过问一下他的亲事,吞吞吐吐地询问他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



到底是朝臣之首,行事不能太过离经叛道。



更何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宋牧川来说亦是山一样的压力。



他再无推脱的理由,一松口,事情便轰轰烈烈地推动起来,婚约那头,是一个哪哪都好的江南世家女子。



而下聘之前,宋牧川去了一趟沥都府。



南衣和谢却山依然住在沥都府里,藏身市井做着最寻常的一对夫妻。这两人都不是能闲得下来的性子,如今正着手帮秉烛司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情报系统。



岐人依然在北边虎视眈眈,谁也不能保证哪一天他们会撕毁盟约卷土重来,而在此之前,他们要做好防备。



同往常一样,还是聊公事。



意见相左时候,他与谢却山争得面红耳赤,可等到了一切敲定要走的时候,又觉得一阵空空落落。



谢却山己经习惯了每次告别时宋牧川泪满衣襟的这套流程,搞得他们就此别过这辈子都不见面了一样。



但他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把宋牧川哄走,他的耐心源自他的愧疚,上一次离别,大概是给宋牧川留下了太深刻的阴影。



不过这回略有不同的是,谢却山送完人回来,递给南衣一只匣子,说这是宋牧川还她的。



打开一看,里头码着整整齐齐的银子。



南衣错愕地想了好一会儿,才记起在宋牧川最落魄的时候,自己曾借给他一笔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