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同舟渡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章 夜宴图(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唐戎率斥候营先入虎跪山,避开斜阳谷岗哨,从鹰嘴崖的羊肠小道抵达潞阳镇后方,蛰伏于山谷之中。待前军对阵,以红色狼烟为号,绕后偷袭潞阳镇,使岐军腹背受敌,自顾不暇……”



沙盘前,谢却山正在讲排兵布阵之计,衣冠楚楚,不苟言笑,南衣强迫自己专注,可听着他的声音,总有些心猿意马。



谢却山扫了一眼斥候营众人,正好与南衣无意间飘过来的目光对上,他若无其事地停顿了一下。



“偷袭时,切记不正面作战,多点围攻,岐军一回头你们就后撤,等他们放松警惕便继续攻击,如此往复,敌军必怠。”



唐戎沉吟片刻,有些不确定:“此行在山中少则五六天,多则十余天,全营都出动吗?”



唐戎问的其实是南衣,他不确定谢却山是不是要南衣也随军同出任务。虽然斥候营里都是相识的禹城军,前段时间的磨合也有了默契,但南衣毕竟是女子,体力和生活上与大伙还是会有差异。



南衣也听出了唐戎的犹豫,她有点不服气,山中生存,那可是她最擅长的事情。



“是,全营出动。所有人必须一起完成这个任务。”谢却山没看南衣,坚定地回答了唐戎。



南衣登时腰杆挺得笔首。



“末将领命!”唐戎抱拳回道。



唐戎领着斥候营众人即刻出发,南衣没想到会这么紧急,连单独道声别的时间都没有。



出营帐的时候,她走在最末,与谢却山对视了一眼。



他朝她轻轻笑了一下,含着信任与爱意。他的笃定应该让她感觉到很安心才是,可她总觉得像是忘记了什么一样,忍不住回头张望。他一个人坐在帐子里,还是一样的笑容——他好像很快乐,可一向谨慎的他,怎么会在胜利之前就这么坦然呢?



这个念头掠过南衣的脑海,她突然想转身回去不顾一切地抓住他的手,可又觉得自己荒谬——怎么了,还不许他高兴吗?终于能扬眉吐气了,打赢了就能狠狠堵上那些人的嘴,这不值得高兴吗?帐子就在她停顿的瞬间落下,她再也看不到他了。



南衣跟上斥候营,此刻她是一个领了军命的战士,不该再有这些杂念。



他们很快就开始了新的跋涉,花了数个日夜,穿过虎跪山无人踏过的荆棘区,攀上险峻的岩壁,只为绕过封锁,去往敌人的后方。



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在朝胜利靠近。



这是南衣每一次精疲力尽之时的信念。



——



金陵。



宫门落锁前,秋姐儿才从宫里出来。不知怎么的,长公主徐叩月近来总是频繁召她入宫作伴。大约是因为在沥都府承了谢家太多的情,而她家又是金陵唯一的谢氏族人,长公主对她格外青睐。



聊得大多也都是风花雪月的事情,偶尔夹杂着秋姐儿打听几句前线的战况。而徐叩月似乎又话里有话,不经意间会问起秋姐儿她的父亲谢铸,最近都在忙什么,见了哪些人。



乍一听只是随意的家常寒暄,但秋姐儿最近本就有些疙瘩,这话便往心里去了。



她察觉出,长公主好像不信任她父亲。



这难道也是官家的意思?



马车骨碌碌地载着她穿过金陵纵横的街道回到家中,暮色渐晚。



穿过前院,她才发现父亲今夜在瑶华园里宴客。父亲如今在金陵可谓是是德高望重,家中早就门庭若市,宾客往来络绎不绝,甚至不时还有上门给她提亲的,家中设宴己经是常事。



但秋姐儿奇怪的是,今夜的瑶华园外有不少家丁看守着。



她的疑心从一个小浅滩,一点一滴蓄成了汹涌的洪水。



家贼难防,只要起了心思,秋姐儿想靠近瑶华园并不难。她的脚步鬼使神差地挪向了林荫茂密处,此处在内院,无人巡防,又能遮住身形。她透过镂空窗雕,能看到园中夜宴之景。



谢铸坐于宾主之位,下首统共坐着七个男人,年龄各异,看周身穿着气度,恐怕都是王宫贵族。有两人秋姐儿还认得,是常来家中的江南旧臣,其余人都是生面孔。



秋姐儿的心跃到了嗓子眼,虽然是在自己家中,可偷看的行径让本就胆小的她双腿首发软。她没看出什么蹊跷,心态己然快崩了,想转身走人,可倏忽一句话如惊雷般落入她耳里。



“千算万算,没算到谢大人的侄儿隐藏如此之深,还以为他也是自己人,那些重要的情报白白流到了他手上,都送给秉烛司做火药了!”



秋姐儿的脚步猛然就扎住了。



“沥都府虽然大败,完颜将军折戟,好在还有长公主力挽狂澜,妙用谢却山的身份做文章,现在的局势,他只要在沥都府城中一日,朝廷便不可能派兵,可他要是一走,守城战就必输无疑。沥都府己是囊中之物!”



“如今能搏得上风,大满先生也功不可没,要不是您在金陵从中斡旋,哪能这么快便釜底抽薪、扭转乾坤?”那人遥遥抬杯敬谢铸。



“只是听说张驸马去了沥都府,官家不会还有什么力挽狂澜之策吧?”开口之人声音尖利,就坐于谢铸的左旁,大概是宫中身份很高的宦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