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五章抢售一空!(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力度简直是太恐怖了!



……



七日之后!



应天城,工部衙署之外。



一大清早便早早聚集了不少马车。



马车的前方,站着一名名衣着华贵,看起来气度不凡的人群。



有男有女。



这些要么是大乾的士族,要么就是大商人。



因为大乾建立之初,太祖为了重建大乾社会经济秩序,对商业采取低税政策。



主要征收的税种便是“官店钱”。



税率也低至十五税一,而立国之后更是放宽到二十分税一。



到如今更加直接,直接降低到了三十税一,并且对于民间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文化用品以及嫁娶丧祭物品等的贩卖,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免税。



而农税则一直都是十税一的政策,若是战时甚至会提升到十税二,十税三的程度。



也正是因此。



在大乾最有钱的不一定是士族,但最有钱的那一定是这些不能科举的商人。



而浙西诶商人们也很懂得听风就是雨的道理,相较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国家的政策调整。



因为每一项政策,都会关系他们的财路。



就好比之前朝廷对于驿站的改革。



这或许让一部分靠着运输赚钱的商人没了利润,但却让更多的商人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官方驿站开放,官方驿卒押运。



不仅价格透明了许多,而且运送的次数,以及安全程度都极大的提升。



也正是因此。



当工部再次宣布一些政策实施的时候。



这些从上一次政策改革中实实在在获得好处的人根本不需要任何锣鼓喧天的宣传,日子刚到工部的衙门还没有开便第一时间汇聚到了工部的衙门外面。



至于其中为什么这些商人和士族能够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个消息,其中的暗箱操作自然是少不了的、



总之,今天能够站在这工部衙门外面的商人和士族都是有足够关系的,早就知道了定乾纺织机的问世,更知道定乾纺织机的厉害之处。



而户部也没有办法将这些纺织机无偿送给农民,也没那么多人手和人力去做这些事情,因此自然也就需要这些商人左右中间的人力帮着工部做到这些事情。



而且还不能单独贩卖,更不能给予某个商人或者士族独家的垄断权,否则的话以人性的贪婪,他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尽可能的隐瞒消息,铸造壁垒闷声发财。



也正是因为如此。



这定乾纺织机有且也只能以如此方式向着大乾的民间推动、



而按照徐进和户部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商议之后,最后禀报了赵崇远做出的决定,每一架定乾纺织机售出的定价,直接都高达千两大乾宝锭!



按照大乾的物价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而一石的重量约为94.4公斤,



所以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若是按照大米在一斤2.5元至4元之间,以中间价3.25元计算



那大乾一两购买能力也就是相当于后世1200元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赵崇远对于这个定乾纺织机的定价有多么的高昂,并且在对外推出的同时还下了死命令严禁民间私人仿制,一旦抓到,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抄家灭族!



而之所以下达如此狠厉的原因自然是为了防止短时间内同样款式的纺织机大量的出现,以造成定乾纺织机的价格降低。



这一点,其实所有人都明白。



囤货居奇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