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透过现象看本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见朱樉一脸似懂非懂,林澈稍作停顿继续说道:



“我朝虽颁布休养生息制度,却没有让百姓感受到制度带来的好处。”



“老百姓还是需要交出大部分种植的粮食,剩下的紧紧够糊口度日而已。”



“一旦遇到灾荒年,其结果与前元后期,又有何异?”



这边,朱樉没反应过来,隔壁的朱元璋却是虎躯一震。



没想到林澈这个狂生,居然将他心中规划的策略一语戳破。



不错。



大明朝建立时间不过数年,年年用兵。



尤其是北元残余时刻威胁江山社稷,大明每年赋税一大半都用在征战上。



大明的赋税根基在农业,在农民。



正如狂生所说,朝廷虽然制定了休养生息制度,在实施中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这点,他翻阅历史寻找解决办法。



最终决定效仿曹魏,实施军屯。



此事尚在规划中,就连太子朱标都不知道。



没想到一介狂生,居然将大明这一弊端看的如此透彻。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悸动。



目光紧紧盯着墙壁,等着林澈继续讲课。



……



朱樉将林澈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若有所悟。



林澈讲的很透彻。



大明年年用兵,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而钱粮来自哪里,还不是来自老百姓。



年年征战,年年纳粮。



老百姓哪里还有好日子过,休养生息更是无从谈起。



朱樉站起来给林澈和自己倒了一杯酒,这才说道:



“先生,按您的意思,朝廷实行军屯,就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老百姓就能休养生息?”



然而,林澈却摇了摇头:



“非也!你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却没有领会实质。”



朱樉一时有些懵圈。



你讲了半天军屯,却不是问题的实质啊?



抓了抓脑袋,朱樉困惑问道:



“先生…那所谓的问题实质又是什么?”



隔壁的老朱父子同样好奇。



林澈看着一脸懵逼的朱樉,淡淡道:



“洪武朝的百姓困苦,除了年年用兵,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也可以说是致命的原因。”



“洪武五年,朝廷颁布法令: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



“法令规定,凡朝廷当官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不仅当官的,就连士绅也享受这一特权。”



“后来,连在学的学生、生员之家,除了本身外,户内还免除两人差役。”



“这样一来,现任官、士绅、生员逃避了税赋,豁免了徭役。”



“完粮当差的义务,便完全落在农民的身上。”



“农民不但出自己的赋税徭役,连官僚士绅的一份,也一并承担下来了。”



林澈轻轻抿了一口酒,语气幽幽:



“农民苦啊!”



顿了顿,继续说道:



“官僚士绅享受着特权,农民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田地贱卖给这些人,自己再从他们手里租田耕种。”



“如此一来,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大量田地落在不用缴纳赋税的官僚士绅手里,大量的农民由自耕农变成佃农。”



“土地愈集中,农民手里的田地就愈少,赋税摊派就愈重,生活就愈困苦。”



“所以,我说导致农民困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打仗,也不是实行军屯就能解决的。”



“而在于朝廷赋予官僚士绅特权,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的百姓是水,大明朝是舟,舟一旦失去水的承载,必定倾覆。”



“大明朝危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