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原著小说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舞女的堕落(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人们总是记住想记住的,忘记想忘记的。然而坏的记忆总是如影随形,潜伏在幸福的余光不曾照到的角落里,就等某一天伺机出现,挖苦你、羞辱你,报复你的刻意遗忘。



张萱儿木然地看着何姗的嘴唇开开合合,那些言语正粗暴地将她在众人面前扒光,而她无处可逃。



“我求你……别说了……”张萱儿走到桌边。她亟须找到一处支点,支撑她脆弱的身躯和意志。



“好,张宣,那你就别装了。”何姗说。



程昊有些诧异。如此的冷漠生硬似乎不该出现在这个一开始温柔羞涩的女孩身上。



张萱儿的表情痛苦地纠结了起来,何姗提及的那个名字刺痛了她。她看着桌上的一大捧玫瑰花,红色美得那么不真切,越是灿然,越易凋零。她曾经也有过娇艳的时刻,却在青春还未走完全部历程时,就提前凋零了。



她最终选择了投降:“我的事我自己说。我的本名是叫张宣,遇见费可的时候,其实是我特别脆弱的时候……”



人生的转折往往来得平淡无奇。大学开学第一天,张宣走向了舞蹈社的招新摊位,不会想到这个选择成了改变一生的转折。



成大是全国前十的名校,足以获得人们的仰视,然而非议也不少。校门关起来,嘈嘈杂杂都关在了门外。这里独成一隅,左右看看,大家都是一样的天之骄子,也就不会觉得身为成大一员是多大的殊荣了。



开学第一天,好奇心远远大过骄傲。张宣办好报到手续,便沿着绿荫浓郁的主干道一路逛了下去。沿路摆开的都是各大社团招新的摊位,她惊喜地发现居然还有舞蹈社。



“会跳舞吗?” 舞蹈社的副社长孙娴语严肃地问。



“会!小时候学过。”张宣学过几年舞蹈,后来因学业无奈放弃了爱好,但内心对舞蹈的喜爱却是一直没有放弃的。



“水平怎样?”



“挺好的。”



孙娴语有点怀疑地打量着她:“跳两下。”



“在这儿跳?”



“对啊,这个也不能光凭你自己说吧。”



一个扎了条小辫子的瘦高男生挨了过来:“哎,我说,反正新会员进来还要再测试的,现在着什么急啊?”



“社长!”孙娴语不满地看了他一眼。



张宣倔强地屈了下膝,旋即单脚踮起,张开双臂,原地旋转了好几圈。她的马尾辫欢快地扫动着,纤细手臂拢起的怀中明明空无一物,却犹如抱了满怀的果实,看得人心中满满当当。



“不错啊!还是脚尖旋转这种高难度的动作。你跳芭蕾的?”男生问道。



张宣用劲点了下头,然后问孙娴语:“师姐,这水平够了吗?”



孙娴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在招新表格的“舞蹈水平”一栏中填上了“中等”。



“中等?我看应该填‘优秀’!这姑娘我看行,招进来吧!”男生又殷勤地伸过手来和张宣握了握,“我叫魏安生,是舞蹈社的社长,新闻系大四的。”



“谢谢师兄!我叫张宣,是国际贸易大一的学生。”



孙娴语把招新表格往魏安生手里一塞说:“那你替她填了吧!”



大一的生活新鲜又紧张。张宣除了本专业的课,又修了不少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她那对教师父母管教颇严,曾经课业以外的所有活动都被视作旁门左道。进了大学,突然没人管了,她就如同放飞出去的雀鸟,一下子自由了。



她要好好享受自由,在这校园里自由地发表言论,自由地与各种人来往,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她在一间又一间的教室中穿行,推开宏观经济学的门,又从西方音乐史的课堂上离开。每周有三个晚上,又要在练功房里跳到大汗淋漓。



她每日带着憧憬醒来,又在兴奋中筋疲力尽地睡去。这种紧张的生活并不会使人憔悴,反而为她那张年轻天真的脸覆上了一层耀眼的光晕。她了解自己的美貌,对在男生中迅速成为焦点丝毫不意外。虽不至滥用别人的爱慕,却也不懂得美貌是如此脆弱,需用谦逊和内敛长久维护。而这种无知埋下的隐患在初入校园时就已显露了出来。



同寝的女生只有张宣一人是外地的,其余三人都是成江本地人。本地姑娘们一扎堆,免不了讲起家乡话。张宣插不上嘴时,就会默默戴上耳机听音乐,难以注意到背后的白眼和非议。



她偶尔在寝室里练个劈叉,在镜子前竖两个鹤立的姿势,就有人嫌她挡着道了。有时因为舞蹈社的活动回来晚了,动静大一点,就有人抱怨神经衰弱。



可张宣却并不在意。她有太多的事要忙,无暇顾及鸡毛蒜皮的小事。渐渐地,她就和班级群体脱离了开来。



一次舞蹈社的活动后,张宣从魏安生手里接过了舞蹈社最新要排练的芭蕾剧本。



“《天鹅湖》?”



“嗯,你看看,想跳什么角色?”



“我吗?我可以参加?”



“当然了!你跳得那么好!”



“社长!你太偏心了吧,放着那么多老会员不先问。”孙娴语抗议道。



魏安生嚷嚷道:“我是偏心!我偏心的是才华、是艺术!有什么错吗?”



“好吧。如果是这样,我建议张宣来跳四小天鹅中的一个。”



魏安生却直言不讳:“我建议她跳女主角白天鹅!”



孙娴语的脸色更难看了,眼见她要发作,张宣却说:“我不想跳女主角。”



孙娴语和魏安生都诧异了。



“我想跳黑天鹅!”张宣笃定地说,“白天鹅太没劲了,黑天鹅才真的体现水平呢!”



“好好!反派好,更显功力,也更容易被人记住。就这么定了!” 魏安生愈发欣赏起这个眼睛里满是灵气和不羁的师妹来。



张宣开始为出演“黑天鹅”的角色加大训练,连专业课都耽误了不少。《天鹅湖》将会在圣诞节的晚上在学校礼堂首演,正好是在高数期末考试的前一晚。可张宣天天泡在练功房里没复习,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大学的首场演出跳好。



一个月后的考场上,张宣盯着眼前的高数试卷,头脑一片空白。她好像得了耳鸣,脑海里始终回荡着《天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的音乐……



圣诞之夜,大雪纷飞。



鹅毛一样的雪片纷纷扑向舞台中央。在素洁的背景下,妖冶的“黑天鹅”轻展纤臂,勾过王子的脸颊,奇异的张力令人屏息。



张宣扒着后台的幕布,满眼含泪地看着。



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张宣的双手无力地垂下,耷拉在了普通天鹅的白裙上。



“黑天鹅”趾高气昂地向后台这边走来。魏安生觍着笑脸迎上去,直呼“太棒了”。等到他转过身来,发现张宣就站在自己身后,尴尬地笑了下就赶紧拥着“黑天鹅”离开了。



《天鹅湖》大获成功,以至于校方决定将此作为每年圣诞夜的保留节目。作为舞编的魏安生笑得合不拢嘴,那些关于偏爱才华和艺术的宣言早就抛至脑后了。



张宣交了勉强应答的高数试卷,形单影只地走在残雪萧瑟的校园里。一阵寒风吹得她哆嗦了一下,昏沉的头脑终于清醒了一点。现在她不得不接受现实了,接受自己被学生会主席的女友替换掉的现实。可能她生来就该是一个配角,不该做起主角的梦。



张宣回到寝室,却发现寝室门紧锁,自己忘了带钥匙。室友们都出去吃饭了,照例没有通知她。她只好去小卖部买了两个包子,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就着冷飕飕的西北风吃了下去。



只有光秃秃的几棵柿子树陪着她。不远处的宿舍楼灯光星星点点,可没有一盏是为了她而亮。她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了,公平、努力、才华……这些都不起作用了吗?难道考试规则都变了吗?



她坐在那里,第一次低下头来,看一看象牙塔里的现实。第一次,她对那些排挤和嘲讽有了切身的体会。第一次,她意识到世界并非黑白分明,大片的地方灰色才是主调。



张宣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拨好了号码却没有打出去。和父母说什么呢?他们可能只会关心她的高数考得如何吧。



“同学!这位同学,你能过来帮个忙吗?”



昏暗的路灯下站着一个男生,大半边脸埋在红围巾里,相貌看不清楚。一口普通话标准得像新闻联播主持人,声音挺好听的,无端让人觉得亲近。他在帮一个老师搬大米,请求张宣过来搭把手。



张宣跟着他走到一旁的教职工宿舍楼下,有个老师在辆堆满大米的三轮车旁等着。张宣帮他们把大米抬上了楼去。



从宿舍楼出来时,外面又开始下雪了。男生把围巾拿了下来,二话没说就给张宣绕上了。她这才看清他的脸,白净红润的还挺好看,眼睛里透着机灵劲。



“谢谢啊!让你一个女生帮忙,真不好意思。”



“没关系。”



“你叫什么名字?也是成大的学生吗?”



“我叫张宣,是大一国贸的。你呢?”



“我是大三法律的。”



张宣依旧看着他,在等待下文。



男生顿了顿,好像连自己的名字都要思忖一下,这才说道:“我叫费可。”



张宣住了声,不再讲述下去,她在一个小径分岔的路口前踌躇不前。她可以选择用空洞的感情和眼泪伪装出忏悔,将自己说得没那么不堪。她也可以选择直面真实的回忆,却要忍受赤足踏过碎玻璃般的痛苦。



停顿了一会儿,她打定了主意,再次开口道:“从那天起,我就经常在学校里碰见费可……”



“等一下,你漏掉了一段。”何姗说。



“我漏掉什么了?”



“你漏掉我了,我也是在圣诞夜那晚遇见你的。”



张宣还想分辩,可何姗的眼中却突然涌出了泪。她哽咽道:“为什么?为什么你总想否认我的存在呢?你几乎是我大学时唯一的朋友啊!你怎么忍心……”



张宣的眼圈也红了。有的人可能真的只是希望被记住而已,这也许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了。



见张宣不说话,何姗便接过了这一段的讲述。



一个人的生日和某个重要的节日重合是种什么感觉?感觉就是,似乎这一天所有人都在为你庆祝,也似乎全世界都将你遗忘了。



何姗的生日就是每年的圣诞节。



十三年前圣诞节的那晚,她买了《天鹅湖》的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事实上,她觉得那是她收到过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了。以至于之后每一年的圣诞,她都会回到学校去看一场《天鹅湖》。



那天晚上,何姗独自拎着热水瓶回宿舍,看到一个戴着红围巾的女孩孤零零地蹲在楼梯口。她走过去问道:“你没事吧?”



张宣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泪痕,擦了擦眼睛说:“我没事。”



那是何姗与张宣第一次见面,十三年前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她清晰地记得当初见到孤单又漂亮的张宣时,心中一瞬间因怜悯而产生了好感。



何姗将张宣带回了宿舍。她们聊了半天芭蕾,继而发现彼此都喜欢艺术和动漫,越聊越开心。只是当何姗说到自己是新闻系大一的学生时,张宣的脸色黯淡了一下。



“怎么了?”



“我们社长也是新闻系的。魏安生,你认识不?”



“听说过,貌似人品不太好。”



女生友谊的建立其实只需一个小小的理由。就这么一句话,何姗已经赢得张宣的友情了。从那一晚起,只要张宣一呼唤何姗,何姗便会跑去找她。两人经常在楼道口站着一聊就是个把小时。她们总是一起自习和上选修课,何姗也常去练功房看张宣练习。



大一下学期时,何姗开始乐此不疲地在各种社团打杂,尤其是忙于筹建成大首个网球协会的事务。



“宣儿,下周就是协会的成立酒会。到时候请你来跳个芭蕾,助助兴行不?我和会长都打包票了!”何姗拉着张宣的手央求道。



“那我的出场费可不便宜哟!”



“没问题!要钱没有,要人不少。到场的可都是校草级人物,随!便!挑!”



张宣嗔笑着拍了一下何姗:“你们这是社团还是鸭子店啊?”



网球协会成立那天,成大的礼堂被布置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酒会场所。也不知道这协会是什么来头,居然能拉来那么多赞助和校领导站台。



张宣的一曲独舞结束后,满堂喝彩。她回到后台卸了舞台妆,换了一身黑色礼服裙,这才在酒会上正式亮相。甫一出场,就被人们簇拥了起来。



一张张稚气的面孔,与过于成熟的西装和礼服裙并不搭调。觥筹交错间是强装出来的礼仪和格调。那些年轻生动的眼睛都仿佛经由高脚杯中通透的香槟酒,看到了一片远大前程。



张宣像件华丽的珠宝展示在那里,只得到了别有用心的赞美和轻触。她并不擅长应对社交场上陌生人的热情,只好用空洞的笑容和谈话来应对。幸好何姗将她拯救了出来。何姗挤进人群,忍不住赞叹她的光彩照人,借口要介绍一些重要人物把她拉走了。



“谢天谢地,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脱身!”张宣感激道。



“别谢呀,举手之劳。我跟你说,还真有一位师兄你得见见。他可厉害了,一大半赞助都是他拉来的!我跟他说过你好多事!”何姗领着张宣向一个背对着她们、正在和人聊天的西装背影走去。



“师兄!”何姗一叫,那个人就转过了身来。



“师兄,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张宣。”何姗将张宣一把推上了前去。



“怎么是你?”张宣吃惊道。



此时,一身笔挺西装、打着领结、端着酒杯的费可,笑吟吟地反问道:“为什么不会是我?”



对于一个骗子的一生来说,越是年轻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越是诚实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越能探究到他的真实身份、动机和情感? 白马别墅的客人们可能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陈树发用讥诮的语气说:“我说何姗,怎么哪儿都有你?”



“啊?”何姗没明白陈树发的意思。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位何小姐和我们都见过啊!把费可介绍给张宣的有她,我女儿的婚礼上有她。程昊,她不是也采访过你吗?”



程昊点头,也琢磨着看了一眼何姗。



“你这话什么意思?”何姗问。



陈树发说:“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巧合太多了。你和费可一定有什么关系!”



“有啊,同窗关系啊。”



“同窗?我看是同床吧!”



“陈老板!请你放尊重一点!”何姗一下怒了。



“哟哟,看你急的。那你说说,从成大开始你就认识他了。这么多年,他犯的事你怎么一件都没落下呢?你们俩一伙的吧?”



“我只是碰巧在那儿,我又不知道他在干吗!除了你女儿结婚那次,我毕业后就再也没和他说过一句话了!况且谁说我见过你们每个人?苏茜我就没见过啊!”何姗反击道。



苏茜回想了一下:“还真是。这点我敢肯定,我从未见过何姗。”



何姗悻悻地看了程昊一眼,既像是求助也像是在责备。



程昊于是说:“何姗不是那种人。他们要是一伙的话,她怎么也会受到邀请呢?老哥,费可才是我们今天的目标,不要本末倒置了!”



眼见大家一边倒地站在何姗那边,陈树发也不好再造次。



“行行,你们都有理。但让我再信她的话,难!张宣,还是你来说吧!”



张宣怔了一下,看着何姗。何姗无言地看着她,目光里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酒会那一晚,张宣对费可了解得更多了。这个成大法律系的高材生,竟是奥数金牌的保送生,是官二代,还是多个社团协会的高层骨干。



费可时时表现出来他在成大享有某种不可言说的特权。比如他不住在学生宿舍,而是在教职工宿舍有一个单人间。比如他和校领导关系密切,能请到学工办的主任来为酒会站台。再比如他还能开着一辆桑塔纳在门禁严格的校园里来去自由,而挡风玻璃下除了成大的进出证外,还有一些“有关部门”的进出证。



就在张宣和费可聊天的过程中,有其他几个协会的会长过来和他打招呼。费可表现得游刃有余,与他们谈笑风生。



连魏安生也来了。



魏安生看到张宣和费可站在一起,那表情可真是丰富多彩。张宣冷冷点了下头,费可也只是寒暄了几句就把魏安生打发走了。



“这是你们舞蹈社的会长?”费可问张宣。



“是啊。”



“我看他该下台了吧。”



“欸?为何这么说?”



“我觉得他眼光有问题,不会挑人。”



原来费可也看了圣诞节那晚的《天鹅湖》,还对她跳的“四小天鹅舞”印象深刻。



“……只是我有点脸盲,没认出你来。要知道这是双跳芭蕾的手,我怎敢让你搬大米啊!”费可说着,很自然地拉起了张宣的手看了看。



张宣脸红了,强装镇定告诉自己这也许只是随和亲切的表现而已。



当然,几乎所有爱情的萌芽都有着随和亲切的外表。当费可在张宣的选修课和练功房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时,她就无法再自欺欺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